地面火炬燃燒充分、維護方便、安全和環(huán)保性好,已得到愈來愈廣泛的應用。那么地面火炬工藝管道前的檢查有哪些呢?操作人員應熟悉操作規(guī)程、管轄范圍內的工藝流程、設備、儀表等,正常及應急狀態(tài)下的操作方案。
1.檢查
在正式試運之前,應對可燃性氣體排放系統(tǒng)進行全面檢查。
核對單元內外接口處的管道是否吻合。
檢査、核對工藝流程,確信各種管道連接符合設計要求,正確無誤。
檢査各處切斷閥門,確認操作靈活,關開有效且無泄漏。
檢査所有儀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(tài),一次閥應處于全開狀態(tài)。
檢査各處集液低點放空設施,確保完整并暢通無阻且無泄漏。
火炬檢修時要打開然料氣立管底下的排液閥把液體排放干浄。
2.吹掃
火炬檢修或火炬停運時間過久時,生產人員應對可燃性氣體放空系統(tǒng)重新吹掃。
管道的吹掃,由工藝站內向火炬吹掃。
放空管道的吹掃,可從裝置到火炬一次完成,也可根據切斷閥的設置情況分段吹掃。
除放空管道外,長明燈用然料氣管道、點火管道、引火管道都必須逐條進行吹掃。
吹掃過程中,必須加強沿線檢査工作,并注意及時排除低點積水。吹掃時間的長短:必須確保管道中污物被清除浄盡。
吹掃時要有專人査看管路泄漏情況。
吹掃結束后,打開各低點放空口,放浄低點積存的污物和積水。
3.置換
可燃性氣體進入排放系統(tǒng)之前,必須對系統(tǒng)中的空氣進行置換。使系統(tǒng)中氧氣含量不高于5%。保證系統(tǒng)的安全。
置換介質采用氮氣。
置換的完成:應根據置換介質入口至筒內燃燒器長度制定出時間。
置換完成后,應打開氮氣閥門,對系統(tǒng)進行保護